李白《太原早秋》全文及鉴赏

李白《太原早秋》全文及鉴赏

太原早秋

唐代:李白
岁落众芳歇,时当大火流。
霜威出塞早,云色渡河秋。
梦绕边城月,心飞故国楼。
思归若汾水,无日不悠悠。

《太原早秋》译文

光阴逝去,花草渐渐凋零;随着大火星渐渐西移,夏天慢慢离去。
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,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。
夜夜秋梦都缠绕着边城上空的月亮,心却随着月光回到了家乡的楼上。
思乡之情就像这绵绵不断的汾河水,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。

《太原早秋》注释

太原:即并州,唐时隶河东道。
岁落:光阴逝去。众芳歇:花草已凋零。
大火: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,即心宿。《诗经·七月》“七月流火”即指此星。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,位置最高,六七月开始向下行,故称“流火”。时当大火流,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。张衡《定情歌》:“大火流兮草虫鸣。”《图书编》:“大火,心星 也。以六月之昏,加于地之南,至七月之昏,则下而西流矣。”
塞:关塞,指长城。李白北游曾到雁门一带的关塞上。秋天了,他想到塞外,当早感霜威。
云色渡河秋:云彩飘过黄河,也呈现秋色。
故国:家乡。
汾水:汾河。黄河第二大支流,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,流经山西中部、南部入黄河。《唐六典注》:汾水出忻州,历太原、汾、晋、绛、蒲五州,入河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汾水,出静乐县北管涔山,东流入太原郡界。

《太原早秋》赏析

这首诗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,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,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,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。这首诗设喻新奇巧妙,结构严整,感情真挚,格调高远。

首联“岁落众芳歇,时当大火流”。“众芳歇”中“芳”指花,就是说很多的花儿已经凋落了。在自然界中,花草之类,逢春而荣,遇秋而衰,这是自然规律。“大火”指星名,二十八星宿之一,也就是“心宿星”,居于正南,“流”指向下行,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。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——早秋。从律诗的结构来说,这一联是起。

接着进入颔联,承接首联的“早秋”。“霜威出塞早,云色渡河秋。” “威”就是威力、威风,在此指秋霜很浓。“出塞”、“渡河”是地域位置。“塞”指边塞。“河”指黄河。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。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太原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,除了用词语描写外,诗人还运用了镶嵌的修辞手法,也就是在两句末镶嵌了“早”、“秋”两字,巧妙点题。

所谓镶嵌的修辞手法,谭永祥教授在《汉语修辞美学》中说过:“将特定的字、词镶嵌在特定的文句中,以便收到多种表达效果,这种修辞手法叫‘镶嵌’。”同时又说:“将特定的字、词置于句首或句尾者叫‘镶’,置于句中者叫‘嵌’。”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不但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,而且在是文章增强趣味性和视觉的感染性。在这首诗歌中,标题中“早秋”在诗句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,而且把两句通过“早”和“秋”联系起来,不但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“早秋”景色特点,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应,形成对偶,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。

进入颈联,这一联转写作者自己。“梦”指作者的归乡之梦,“边城”指太原。对于一个远行在外作客他乡的游子来说,一到夜晚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”。思归之情悠然而生,但是这个愿望不能马上实现,只能绕着边城的月亮来旋转。“故国”指故乡。虽然归家的愿望不能立即实现,但是却归心似箭,诗人的那颗心早已飞回了故乡的家园。

尾联是合。“思归若汾水,无日不悠悠”。“悠悠”就是本是忧郁的意思,但也有情悠悠,思悠悠之意。同时,联系上一句“思归若汾水”来看,“悠悠”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。这两句的意思是说,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,就如同汾河水一样,没有一天断绝过啊。以水喻情,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方法,也是“流水”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之一。如,李煜的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;张说的“闻道神仙不可接,心随湖水共悠悠”;李白的“孤帆远影碧山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”。在这首诗里,诗人为了强调自己的“思归”之情的深远,也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为喻,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。

在艺术手法上,这首诗注重了文题相映,特别是在颔联运用镶嵌的修辞手法,在两句的末尾分别用了“早”、“秋”两个字,匠心独运地点题并照应诗题。其次,后两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,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,以水喻情,连绵不断,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不断的情怀。

《太原早秋》创作背景

这首诗诗作于公元735年(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)秋天。这年夏天他应友人元演之邀,同来太原,意欲攀桂以求闻达,然而辗转三晋,时历半载,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,故有怀归之意。所以写下此时抒发自己的心情。

声明:词多多mobanduoduo123.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,版权归其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。

(1)
花之舞的头像花之舞优秀作者
上一篇 2023年3月2日 09:52
下一篇 2023年3月2日 10:03

推荐阅读

  • 辛弃疾《踏莎行·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》全文及鉴赏

    踏莎行·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宋代:辛弃疾夜月楼台,秋香院宇。笑吟吟地人来去。是谁秋到便凄凉?当年宋玉悲如许。 随分杯盘,等闲歌舞。问他有甚堪悲处?思量却也有悲时,重阳节近多风雨。 《踏莎行·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》翻译 月夜下的…

    2023年1月12日
    1.1K0
  • 王维《汉江临泛》全文及鉴赏

    《汉江临泛 / 汉江临眺》 作者:王维 朝代:唐代楚塞三湘接,荆门九派通。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无中。郡邑浮前浦,波澜动远空。襄阳好风日,留醉与山翁。 《汉江临泛 / 汉江临眺》译文及注释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,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。远…

    2021年7月7日
    1.6K0
  • 冯延巳《清平乐·雨晴烟晚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清平乐·雨晴烟晚 五代:冯延巳雨晴烟晚。绿水新池满。双燕飞来垂柳院,小阁画帘高卷。黄昏独倚朱阑。西南新月眉弯。砌下落花风起,罗衣特地春寒。 《清平乐·雨晴烟晚》翻译 雨后初晴,傍晚淡烟弥漫,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。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,小小的…

    2022年11月14日
    1.4K0
  • 纳兰性德《浣溪沙·咏五更和湘真韵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浣溪沙·咏五更和湘真韵 清代:纳兰性德微晕娇花湿欲流,簟纹灯影一生愁。梦回疑在远山楼。残月暗窥金屈戍,软风徐荡玉帘钩。待听邻女唤梳头。 《浣溪沙·咏五更和湘真韵》注解 微晕娇花:谓天色刚明,即隐约地露出了花朵的美丽形貌。 金屈戍:屈戍,亦作…

    2022年7月9日
    1.5K0
  • 郑愔《春怨·春朝物候妍》全文及鉴赏

    《春怨·春朝物候妍》 作者:郑愔 朝代:唐代春朝物候妍,愁妇镜台前。风吹数蝶乱,露洗百花鲜。试出褰罗幌,还来著锦筵。曲中愁夜夜,楼上别年年。不及随萧史,高飞向紫烟。 《春怨·春朝物候妍》译文及注释 译文纱窗外的阳光淡去,黄昏渐渐降临;锁闭华…

    2021年5月2日
    1.9K0
  • 杨慎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全文及鉴赏

    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:杨慎《廿一史弹词》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。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。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 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翻译 …

    2022年5月10日
    2.0K0
  • 孟浩然《凉州词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凉州词 唐代:孟浩然浑成紫檀金屑文,作得琵琶声入云。胡地迢迢三万里,那堪马上送明君。异方之乐令人悲,羌笛胡笳不用吹。坐看今夜关山月,思杀边城游侠儿。 《凉州词》译文 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,做成的琵琶声音清亮直入云端。与胡地相隔万里,即使是送…

    2023年2月11日
    1.6K0
  • 郑燮《窘况为许衡州赋》全文及鉴赏

    窘况为许衡州赋 清代: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,石棱砖缝好苍苔。地偏竹径清于水,雨冷诗情瘦似梅。山茗未赊将菊代,学钱无措唤儿回。塾师亦复多情思,破点经书手送来。 《窘况为许衡州赋》译文 半缺的柴门敲了半天没有人开门,石棱和砖缝上长满了青苔。地处偏…

    2023年2月12日
    1.7K0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