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昌龄《闺怨》全文及鉴赏

王昌龄《闺怨》全文及鉴赏

闺怨

唐代:王昌龄
闺中少妇不知愁,春日凝妆上翠楼。
忽见陌头杨柳色,悔教夫婿觅封侯。

《闺怨》译文

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,在明媚的春日,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。
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,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,建功封侯。

《闺怨》注释

闺怨:少妇的幽怨。闺,女子卧室,借指女子。一般指少女或少妇。古人"闺怨"之作,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,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。以此题材写的诗称“闺怨诗”。
"不知愁"一作"不曾愁",则诗意大减。
凝妆:盛妆。
陌头:路边。
觅封侯:为求得封侯而从军。觅,寻求。

《闺怨》赏析

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。唐代前期,国力强盛。从军远征,立功边塞,成为人们“觅封侯”的重要途径。诗中的“闺中少妇”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。

题称“闺怨”,一开头却说“闺中少妇不曾愁”,似乎故意违反题面。其实,作者这样写,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“未曾愁”到“悔”的心理变化过程。丈夫从军远征,离别经年,照说应该有愁。之所以“不曾愁”,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,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,和家境比较优裕(从下句“凝妆上翠楼”可以看出)之外,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。在当时“觅封侯”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,“觅封侯”者和他的“闺中少妇”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。从末句“悔教”二字看,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“觅封侯”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。一个对生活、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,在一段时间“不曾愁”是完全合乎情理的。

第一句点出“不曾愁”,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“不曾愁”。一个春天的早晨,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、着意的妆饰,登上了自家的高楼。春日而凝妆登楼,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(遣愁何必凝妆),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。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,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、青春的怨旷蓄势。

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,称为“诗眼”。这位少妇所见,不过寻常之杨柳,作者何以称之为“忽见”?其实,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。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,不仅仅是“春色”的代替物,同时,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,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。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。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,一定会联想很多。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,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,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,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……或许她还会联想到,丈夫戍守的边关,不知是黄沙漫漫,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?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,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、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,变得一发而不可收。“悔教夫婿觅封侯”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。说到“忽见”,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,一个外因。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,她的希冀与无奈,她的哀怨与幽愁,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“悔”的情感的。故曰少妇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,实则并不突然,而在情理之中。

本来要凝妆登楼,观赏春色,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,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,仿佛难以理解。诗的好处正在这里: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,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,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。

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,加以集中表现,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。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。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,作了集中的描写,从而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。

《闺怨》创作背景

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。唐代前期国力强盛,从军远征,立功边塞,成为当时人们“觅封侯”的一条重要途径。“功名只向马上取,真是英雄一丈夫”(岑参《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》),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。

声明:词多多mobanduoduo123.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,版权归其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。

(1)
绿日长夏的头像绿日长夏专栏作者
上一篇 2023年2月13日 10:41
下一篇 2023年2月13日 10:44

推荐阅读

  • 陆游《夜游宫·记梦寄师伯浑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夜游宫·记梦寄师伯浑 宋代:陆游雪晓清笳乱起。梦游处、不知何地。铁骑无声望似水。想关河,雁门西,青海际。睡觉寒灯里。漏声断、月斜窗纸。自许封侯在万里。有谁知,鬓虽残,心未死。 《夜游宫·记梦寄师伯浑》翻译 下过雪的清晨,有清幽笳声响起,梦中…

    2022年5月17日
    1.8K0
  • 苏轼《浣溪沙·风压轻云贴水飞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浣溪沙·风压轻云贴水飞 宋代: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,乍晴池馆燕争泥。沈郎多病不胜衣。 沙上不闻鸿雁信,竹间时听鹧鸪啼。此情惟有落花知! 《浣溪沙·风压轻云贴水飞》翻译 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,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。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…

    2022年7月20日
    1.7K0
  • 夜里失眠的诗句名言(推荐33句)

    1、绝顶茅庵里,老衲正孤吟。——纳兰性德《水调歌头·题西山秋爽图》 2、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。——韩愈《晚春》 3、红楼隔雨相望冷,珠箔飘灯独自归。——李商隐《春雨》 4、叹息老来交旧尽,睡来谁共午瓯茶。——陆游《幽居初夏》 5、…

    2023年11月14日
    6570
  • 辛弃疾《武陵春·走去走来三百里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武陵春·走去走来三百里 宋代:辛弃疾走去走来三百里,五日以为期。六日归时已是疑。应是望多时。鞭个马儿归去也,心急马行迟。不免相烦喜鹊儿。先报那人知。 《武陵春·走去走来三百里》翻译 来也三百里,去也三百里,约定五日是归家的日期。倘若六日到家…

    2023年1月13日
    1.1K0
  • 王绩《野望·东皋薄暮望》全文及鉴赏

    《野望·东皋薄暮望》 作者:王绩 朝代:唐代东皋薄暮望,徙倚欲何依。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。牧人驱犊返,猎马带禽归。相顾无相识,长歌怀采薇。 《野望·东皋薄暮望》译文及注释 译文西山终年积雪,三城都有重兵驻防;南郊外的万里桥,跨过泱泱的锦江…

    2021年6月30日
    2.6K0
  •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

  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:王维。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至今为止,留下来的诗有400余首,他和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宋代诗人苏轼评价王维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(细细品味王维的诗,仿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。欣赏…

    2023年3月6日
    3.4K2
  • 杜甫《绝句》全文及鉴赏

    绝句 唐代: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 《绝句》翻译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,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。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,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。 《绝句》注释 西岭:西岭雪山。千秋雪…

    2023年1月6日
    1.3K0
  • 古人表白最浪漫的诗句,描写爱情的诗词(句句深情)

    古人的爱情也很浪漫,写诗给对方句句深情,下面就是花之舞给大家整理的古人表白最浪漫的诗句,浪漫到极致适合告白,欢迎学习。 古人表白最浪漫的诗句 (一) 一日不见兮,思之如狂。——司马相如《凤求凰》 (二) 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 (…

    2023年11月9日
    8850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