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《琴诗》全文及鉴赏

苏轼《琴诗》全文及鉴赏

琴诗

宋代:苏轼
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
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?

《琴诗》译文

如果琴上有声音,放在箱中为何不响?
那如果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,为什么人们不在手指上听呢?

《琴诗》注释

若:如果。
何:为何。

《琴诗》赏析

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《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》:“凿岩泄奔湍,称古神禹迹。夜喧山门店,独宿不安席。水性自云静,石中本无声。如何两相激,雷转空山惊?贻之道门旧,了此物我情。”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,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。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,因为在佛教看来,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,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,才得以存在。即如所谓“四大”,《金光明最胜王经》卷五说:“譬如机关由业转,地火水风共成身。随彼因缘招异果,一在一处相违害,如四毒蛇具一箧。”《圆觉经》说:“恒在此念,我今此身,四大和合。”《楞严经》曾对什么是“浊”有一段阐发:“譬如清水,清洁本然,即彼尘土灰沙之伦,本质留碍,二体法尔,性不相循。有世间人取彼土尘,投于净水,土失留碍,水亡清洁,容貌汩然,名之为浊。”也就是说,“浊”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。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:“譬如琴瑟、箜篌、琵琶,虽有妙音,若无妙指,终不能发。”——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。

从字面上看是说,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,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?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,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?

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: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?根据科学依据可知,其实,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,这不光需要靠琴,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、敲击钢丝 ,产生振动发出,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,只有两者相辅相成,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。

由于钢丝的粗细不同,所以按不同的键,木槌就会敲击相应的钢, 发出不同的声音。

从禅理方面来说,诗人以琴声来解说禅理。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,巧妙而形象地说明了是琴与指的结合,才产生了精美的琴声。一方面,不论是从单纯的琴来说,还是单纯的指来说,其都是一种客观存在,有其在就能发出琴声来,这就是“有”;但琴与指都是无法独自产生出美妙音乐来的,这就是“无”;另一方面,精妙绝伦的琴声却又是的的确确从琴和手指上发出来的,琴声是潜存于琴与指上的,这就是“有”。缺少了琴与指中的任何一个,也不能发出优美的琴声来,这又是“无”。正是这种“无中生有”、“有来自无”、“有无相生”、“有无结合”才会产生美妙无比的琴声来,从而揭示了“有”与“无”结合、“有”“无”统一才能生成万物的普遍道理。须知,琴声潜在于琴上,要靠指头点拨,即靠“有”的推动才能发出声来,但光有指头也无济于事,“有”必依赖“无”即潜在于琴身的音才可生出声。总之,有无相生是万物生成之本。

该诗哲理性很强,富有禅机。佛教视有为无,视生为灭,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,音乐的真实即虚无,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,要以“谐无声之乐,以自得为和”、“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”,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、反悟禅道。《题沈君琴》否定了琴、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,其思想和《楞严经》“声无既无灭,声有亦非生,生灭两圆离,是则常真实”相通。

声明:词多多mobanduoduo123.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,版权归其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。

(1)
绿日长夏的头像绿日长夏专栏作者
上一篇 2023年1月10日 09:30
下一篇 2023年1月10日 09:35

推荐阅读

  • 苏轼《浣溪沙·春情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浣溪沙·春情 宋代:苏轼桃李溪边驻画轮。鹧鸪声里倒清尊。夕阳虽好近黄昏。香在衣裳妆在臂,水连芳草月连云。几时归去不销魂。 《浣溪沙·春情》翻译 桃李溪边停着一辆画轮车。鹧鸪发出“行不得也哥哥”的叫声时,就是倒酒于杯中与情人约会之际。晚照虽然…

    2022年7月19日
    1.4K0
  • 刘禹锡《再游玄都观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再游玄都观 唐代:刘禹锡百亩庭中半是苔,桃花净尽菜花开。种桃道士归何处,前度刘郎今又来。 《再游玄都观》译文 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,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,只有菜花在开放。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哪里去了呢?前次因看题诗而被…

    2023年2月15日
    1.1K0
  • 陆游《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》全文及鉴赏

    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代: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,烽火照高台。悲歌击筑,凭高酹酒,此兴悠哉。多情谁似南山月,特地暮云开。灞桥烟柳,曲江池馆,应待人来。 《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》翻译 秋意来到边城,声声号角哀…

    2022年6月6日
    2.1K0
  • 《将进酒》原文翻译及赏析

    将qiāng进酒 作者:李白朝代:唐代 原文 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岑夫子,丹丘生,将…

    2023年11月13日
    9310
  • 秦观《望海潮·洛阳怀古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望海潮·洛阳怀古 宋代:秦观梅英疏淡,冰澌溶泄,东风暗换年华。金谷俊游,铜驼巷陌,新晴细履平沙。长记误随车。正絮翻蝶舞,芳思交加。柳下桃蹊,乱分春色到人家。 西园夜饮鸣笳。有华灯碍月,飞盖妨花。兰苑未空,行人渐老,重来是事堪嗟。烟暝酒旗斜。…

    2022年8月4日
    1.8K0
  • 催人奋进的古诗文名句(36句)

    1、下国卧龙空寤主,中原逐鹿不由人。——温庭筠《过五丈原》 2、宠锡从仙禁,光华出汉京。——张九龄《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》 3、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——李商隐《咏史二首·其二》 4、莫见长安行乐处,空令岁月易蹉跎。——李颀…

    2023年11月14日
    8820
  • 辛弃疾《祝英台近·晚春》全文及鉴赏

    祝英台近·晚春 宋代:辛弃疾宝钗分,桃叶渡,烟柳暗南浦。怕上层楼,十日九风雨。断肠片片飞红,都无人管,更谁劝、啼莺声住? 鬓边觑,试把花卜归期,才簪又重数。罗帐灯昏,哽咽梦中语:是他春带愁来,春归何处?却不解、带将愁去。 《祝英台近·晚春》…

    2023年2月15日
    1.3K0
  • 张祜《集灵台·其一》全文及鉴赏

    《集灵台·其一》 作者:张祜 朝代:唐代日光斜照集灵台,红树花迎晓露开。昨夜上皇新授箓,太真含笑入帘来。 《集灵台·其一》注解及译文 注释太真:杨贵妃为女道士时号太真,住内太真宫。 译文旭日光辉斜照华清宫旁的集灵台,树上红花一朵朵地迎着朝露…

    2021年4月20日
    1.6K0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