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《西江月·平山堂》全文及鉴赏

苏轼《西江月·平山堂》全文及鉴赏

西江月·平山堂

宋代:苏轼
三过平山堂下,半生弹指声中。
十年不见老仙翁,壁上龙蛇飞动。

欲吊文章太守,仍歌杨柳春风。
休言万事转头空,未转头时皆梦。

《西江月·平山堂》翻译

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,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。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,只有墙上他的墨迹,仍是那样气势雄浑,犹如龙飞蛇舞。

我在平山堂前“欧公柳”的下面,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,故扬州太守欧阳修。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,即使活在世上,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!

《西江月·平山堂》注解

平山堂:在扬州大明寺侧,欧阳修所建。弹指:佛教名词,比喻时间短暂。老仙翁:指欧阳修。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修,至此为九年,十年盖举成数。龙蛇飞动: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。

未转头时是梦:此翻进一层,谓未转头时,已是梦幻。

《西江月·平山堂》赏析

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,乃欧阳修于公元1048年(庆历八年)知扬州时所建。公元1079年(宋神宗元丰二年)四月,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,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,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。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,苏轼为重游故地、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,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。

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。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,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,自然思绪万千。“三过平生堂下”,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。此前,公元1071年(熙宁四年)他离京任杭州通判,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,都曾途经杨州,来平山堂凭吊恩师。“半生弹指声中”,是作者抚今追昔,感慨岁月蹉跎、遭遇坎坷、人生如梦。

“十年不见老翁”,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,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,次年恩师就仙逝了。“壁上龙蛇飞动”,是说欧公虽早已仙去,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,其中有他的词《朝中措·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》:“平山栏槛倚晴空,山色有无中。手种堂前垂柳,别来几度春风。文章太守,挥毫万字,一饮千钟。行乐直须年少,尊前看取衰翁”。瞻仰壁间欧公遗草,只觉龙蛇飞动,令人发扬蹈厉。此句以景衬情,睹物思人,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,低徊不已。

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,道出缅怀之情。“欲吊”、“仍歌”均用欧词原句,既重现当日欧公风流自赏之态,又有欧公手植杨柳、所题诗词仍留存世间,可堪告慰之意。作者由过平山堂睹物思人,想及欧阳恩师的某些事迹,感念他的恩德;又由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恩师的某些遭遇,因此,当他凭吊逝者,目睹平山堂前恩师手植的“欧公柳”,耳闻歌女演唱欧词,自然会生发万千感慨。白居易说:“百年随手过,万事转头空”。苏轼则比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:“休言万事转头空,未转头时是梦”。欧公仙逝了,固然一切皆空,而活在世上的人,又何尝不是在梦中,终归一切空无。不要轻言东坡消极,或许正是心怀此念,他才得以坦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:人生既然不过虚幻,政治失意与挫折,算得什么呢?故而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卷六云:“‘休言万事转头空。未转头时皆梦’追进一层,唤醒痴愚不少。”

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,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。白居易诗云“百年随手过,万事转头空”,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“休言万事转头空,未转头时是梦。”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、悔悟、淡漠感,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,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。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,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。

《西江月·平山堂》创作背景

此词写于公元1079年(宋神宗元丰二年),苏轼第三次到扬州平山堂,缅怀恩师欧阳修,同时也蕴含苏轼自身的人生感叹。到作此词为止,苏轼共三次到过扬州,则“三过平山堂下”实质上浓缩了苏轼近十年间南迁北调的动荡生涯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声明:词多多mobanduoduo123.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,版权归其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。

(2)
深海巨狗的头像深海巨狗专栏作者
上一篇 2022年10月11日 11:10
下一篇 2022年10月12日 11:21

推荐阅读

  • 柳宗元《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》全文及鉴赏

    《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》 唐代: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,春半如秋意转迷。山城过雨百花尽,榕叶满庭莺乱啼。 《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》译文 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,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,令人心意凄迷。山城的雨后,百花…

    2023年2月15日
    1.4K0
  • 柳宗元《闻黄鹂》全文及鉴赏

    闻黄鹂 唐代:柳宗元倦闻子规朝暮声,不意忽有黄鹂鸣。一声梦断楚江曲,满眼故园春意生。目极千里无山河,麦芒际天摇清波。王畿优本少赋役,务闲酒熟饶经过。此时晴烟最深处,舍南巷北遥相语。翻日迥度昆明飞,凌风邪看细柳翥。我今误落千万山,身同伧人不思…

    2023年2月28日
    1.4K0
  • 王昌龄《闺怨》全文及鉴赏

    闺怨 唐代: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,春日凝妆上翠楼。忽见陌头杨柳色,悔教夫婿觅封侯。 《闺怨》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,在明媚的春日,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。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,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,建功封侯。 《闺怨》…

    2023年2月13日
    1.4K0
  • 陆游《渔家傲·寄仲高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渔家傲·寄仲高 宋代:陆游东望山阴何处是?往来一万三千里。写得家书空满纸。流清泪,书回已是明年事。 寄语红桥桥下水,扁舟何日寻兄弟?行遍天涯真老矣。愁无寐,鬓丝几缕茶烟里。 《渔家傲·寄仲高》翻译 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?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…

    2022年7月1日
    1.7K0
  • 惊蛰诗词十首及最美惊蛰诗句赏析

    1. 最惊心动魄的惊蛰诗句: 震蛰虫蛇出,惊枯草木开。 出处:《闻雷》——唐·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,温天气候催。穷冬不见雪,正月已闻雷。震蛰虫蛇出,惊枯草木开。空余客方寸,依旧似寒灰。 赏析:惊蛰时节最大的特点就是春雷阵阵。俗话说:春雷惊百虫…

    2023年3月3日
    4.5K0
  • 晏几道《阮郎归·天边金掌露成霜》全文及鉴赏

    阮郎归·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代: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。云随雁字长。绿杯红袖趁重阳。人情似故乡。 兰佩紫,菊簪黄。殷勤理旧狂。欲将沉醉换悲凉。清歌莫断肠。 《阮郎归·天边金掌露成霜》翻译 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。玉露凝成了白霜,浮云随着大…

    2022年9月6日
    1.7K0
  • 晏几道《鹧鸪天·题破香笺小砑红》全文及鉴赏

    鹧鸪天·题破香笺小砑红 宋代:晏几道题破香笺小砑红。诗篇多寄旧相逢。西楼酒面垂垂雪,南苑春衫细细风。 花不尽,柳无穷。别来欢事少人同。凭谁问取归云信,今在巫山第几峰。 《鹧鸪天·题破香笺小砑红》翻译 在芳香的压着花纹的红笺纸上题遍诗句,诗笺…

    2022年9月27日
    1.9K0
  • 纳兰性德《采桑子·九日》全文及鉴赏

    采桑子·九日 清代: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,木叶萧萧。乡路迢迢。六曲屏山和梦遥。佳时倍惜风光别,不为登高。只觉魂销。南雁归时更寂寥。 《采桑子·九日》翻译 深秋时分,在这遥远的边塞,有谁能记得我?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。返乡之路千里迢迢。家和梦…

    2022年5月20日
    2.0K0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