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弃疾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全文及鉴赏

辛弃疾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全文及鉴赏

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

宋代:辛弃疾
昨日春如,十三女儿学绣。
一枝枝、不教花瘦。
甚无情,便下得,雨僝风僽。
向园林、铺作地衣红绉。
而今春似,轻薄荡子难久。
记前时、送春归后。
把春波,都酿作,一江春酎。
约清愁、杨柳岸边相候。

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翻译

昨天,还是春光明媚,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,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,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;而今就不同了,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,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,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。

今天,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“轻薄荡子”,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,也是留他不住的。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,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,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。请到杨柳岸边来吧,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,消除那离别的清愁。

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注解

昨日春如,十三女儿学绣。一枝枝、不教花瘦。甚无情,便下得,雨僝(zhàn)风僽(zhòu)。向园林、铺作地衣红绉(zhòu)。

不教花瘦:将花绣得肥大,这里指春光丰腴。甚:正。下得:忍得。雨僝、风僽:原意指恶言骂詈,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,形容风雨作恶。向:同像,地衣红绉:地衣指地毯。

而今春似,轻薄荡子难久。记前时、送春归后。把春波,都酿(niàng)作,一江春酎(zhòu)。约清愁、杨柳岸边相候。

荡子:浪荡子,指不重感情的轻薄男子。春波:碧波荡漾的春水。醇酎:浓郁的美酒。约:束、控制,清愁:凄凉的愁闷情绪,相候:指等待春天归来。

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赏析

此词自辟意境、写法新奇,通篇用比拟手法,一气贯注,寓意深沉,风格绮丽宛转,色彩浓丽缤纷,是词人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。夏敬观评日:“连续诵之,如笛声宛转,乃不得以他文词绳之,勉强断句。此自是好词,虽去别调不远,却仍是裱丽一派也。”用十三女儿学绣喻春光丰满,用轻薄浪子难久比喻风雨对春花的摧残,护花爱美之意的深处,是对美好生命的热爱和呵护之心。落花将春水酿成醇醪,与人之清愁约会,想象奇妙,余味无穷。

为了加大“赋落花”的情感重量,词章从“繁花”切人:“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,一枝枝不教花瘦。”如果依现代女性年龄标准看,十三岁不过是刚刚踏进中学校门的稚气十足的少女,谈什么拈针学绣。也许是中国古代女性早熟吧,十三岁被视为“豆蔻年华”的妙龄期。如唐代诗人杜牧就这样描写他喜爱的歌女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(《赠别二首》其一)诗人把“昨日春”比成“十三岁女儿学绣”真算是善于创新的神来之笔:如果把“昨日春”比做一位姿容娇美而又技艺精湛的成熟的绣花女,凭着丰富的刺绣经验,当然要讲究个疏密相间,浓淡相宜的美学原则,决不可能把每一朵花都绣得同样鲜艳肥大;只有十三岁少女如春蕾初绽,涉世未深,心地不杂一丝尘滓,有少女的聪慧和青春的热情又不工于心计,学起刺绣来,全神贯注,一丝不苟,一枝一叶自然会绣得丰盈而厚实,真个是“一枝枝不教花瘦”,体现了春阳普照,春雨均沾的春的特点。这正好显示了姹紫嫣红、繁花似锦的浓郁而热烈的春光。

诗人写春闹花繁的可喜,正是为了反衬春去花残的可惜:“甚无情便下得雨儇风倦,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。”大自然真个是太无情了,竟忍心让风雨一个劲儿摧残折磨着春花,使零落残红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园林地面,简直像铺上一层地毯一样。春花随风飘落,地面或厚或薄,那厚处犹如红色地毯上叠起的皱纹。这落红狼藉的景象描画,昭示了诗人对花落春残的惋惜情怀。

下阕,诗人从对“昨日春”的深情关注中转到对“而今春”的艺术观照:“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。”诗人对春的情感太深太重了,他简直把春当成理想中的情人。春,本是岁序中一个季节,诗人不但使她有明确的性别、具体的年龄,还有鲜明的个性。当写到东风君临大地、万物开始苏醒的“昨春日”,诗人把她比成十三岁的妙龄女郎在心爱的绣物上绣进少女的柔情,绣进青春的智慧,一心绣出人间最美丽的锦绣;当写到春尽花残的“而今春”,诗人又把他比成用情不专、朝秦暮楚的浪荡子。这不但充分体现出诗人爱春惜春真挚情怀,也收到了诗歌口语化的美学效应。

人生代代无穷已,风雨年年送春归。诗人回忆起前一年送春归去:“记前时送春归后,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。”“春来江水绿如蓝”,自居易不过写出了春水的颜色,就惹得人们赞叹不已,被誉为咏春的名句;辛弃疾呢,却进了一层,道出了春水的质地:浓浓的、酽酽的,春水春波像酿成为一江醇醪佳酿。春真的要走了,愁,是诗人内在的情感,怎么一下子变成“约”的对象,从外部应邀而至呢。显然,愁,被诗人别具机杼地人化了,仿佛变成了与诗人休戚与共的好友,被邀请在杨柳岸边等候着为春举行告别宴会,以壮春的行色哩。向春告别,为什么要在“杨柳岸边?”因为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,在这里,春也被人化了,也成了诗人难分难舍的挚友了。人与自然如此融洽契合,真亏诗人妙笔驱遣。

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创作背景

词人闲居瓢泉与赵晋臣唱和之作有二十余首,此词约写于宁宗庆元六年(1200年)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
声明:词多多mobanduoduo123.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,版权归其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。

(2)
君子不善的头像君子不善专栏作者
上一篇 2022年5月11日 10:17
下一篇 2022年5月11日 10:28

推荐阅读

  • 描写落日的诗词

      1、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   2、独立望秋草,野人耕夕阳。   3、横烟秋水上,疏雨夕阳中。   4、天连秋水碧,霞借夕阳红。   5、日晚菱歌唱,风烟满夕阳。   6、人言落日是天涯,望极天涯不见家。   7、南忆新安郡,…

    2023年11月17日
    8510
  • 描写夏天的诗句

    1. 《闲居初夏午睡起》 [宋]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,芭蕉分绿与窗纱。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。 2. 《客中初夏》 [宋]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,南山当户转分明。更无柳絮因风起,惟有葵花向日倾。 3.《初夏游张园》 [宋] 戴…

    2022年7月11日
    2.2K0
  • 纳兰性德《南楼令·古木向人秋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南楼令·古木向人秋 清代:纳兰性德古木向人秋,惊蓬掠鬓稠。是重阳、何处堪愁。记得当年惆怅事,正风雨,下南楼。 断梦几能留,香魂一哭休。怪凉蟾、空满衾禂。霜落鸟啼浑不睡,偏想出,旧风流。 《南楼令·古木向人秋》翻译 多年的古树向人展示秋色,蓬…

    2022年8月24日
    1.8K0
  • 李白《登金陵凤凰台》全文及鉴赏

    《登金陵凤凰台》 作者:李白 朝代:唐代凤凰台上凤凰游,凤去台空江自流。吴宫花草埋幽径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。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(二水 一作:一水) 《登金陵凤凰台》译文及注释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…

    2021年5月18日
    2.1K0
  • 李白《山中问答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山中问答 唐代: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闲。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 《山中问答》译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,为何幽居碧山?我只笑而不答,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。桃花飘落溪水,随之远远流去。此处别有天地,真如仙境一般。 《山中问答…

    2023年1月7日
    1.8K0
  • 辛弃疾《浣溪沙·父老争言雨水匀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浣溪沙·父老争言雨水匀 宋代: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,眉头不似去年颦。殷勤谢却甑中尘。啼鸟有时能劝客,小桃无赖已撩人。梨花也作白头新。 《浣溪沙·父老争言雨水匀》翻译 村子里的父老们都争先恐后地对我说,今年风调雨顺,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,他们…

    2022年7月6日
    1.8K0
  • 辛弃疾《一剪梅·游蒋山呈叶丞相》全文及鉴赏

    一剪梅·游蒋山呈叶丞相 宋代: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。日暮天寒,归去来兮。探梅踏雪几何时。今我来思,杨柳依依。 白石冈头曲岸西。一片闲愁,芳草萋萋。多情山鸟不须啼。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。 《一剪梅·游蒋山呈叶丞相》翻译 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…

    2023年1月13日
    1.4K0
  • 杜甫《绝句二首》全文及鉴赏

    绝句二首 唐代:杜甫迟日江山丽,春风花草香。泥融飞燕子,沙暖睡鸳鸯。 江碧鸟逾白,山青花欲燃。今春看又过,何日是归年。 《绝句二首》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,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。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,燕子衔泥筑巢,暖…

    2023年2月4日
    1.6K0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