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弃疾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全文及鉴赏

辛弃疾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全文及鉴赏

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

宋代:辛弃疾
昨日春如,十三女儿学绣。
一枝枝、不教花瘦。
甚无情,便下得,雨僝风僽。
向园林、铺作地衣红绉。
而今春似,轻薄荡子难久。
记前时、送春归后。
把春波,都酿作,一江春酎。
约清愁、杨柳岸边相候。

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翻译

昨天,还是春光明媚,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,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,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;而今就不同了,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,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,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。

今天,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“轻薄荡子”,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,也是留他不住的。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,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,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。请到杨柳岸边来吧,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,消除那离别的清愁。

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注解

昨日春如,十三女儿学绣。一枝枝、不教花瘦。甚无情,便下得,雨僝(zhàn)风僽(zhòu)。向园林、铺作地衣红绉(zhòu)。

不教花瘦:将花绣得肥大,这里指春光丰腴。甚:正。下得:忍得。雨僝、风僽:原意指恶言骂詈,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,形容风雨作恶。向:同像,地衣红绉:地衣指地毯。

而今春似,轻薄荡子难久。记前时、送春归后。把春波,都酿(niàng)作,一江春酎(zhòu)。约清愁、杨柳岸边相候。

荡子:浪荡子,指不重感情的轻薄男子。春波:碧波荡漾的春水。醇酎:浓郁的美酒。约:束、控制,清愁:凄凉的愁闷情绪,相候:指等待春天归来。

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赏析

此词自辟意境、写法新奇,通篇用比拟手法,一气贯注,寓意深沉,风格绮丽宛转,色彩浓丽缤纷,是词人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。夏敬观评日:“连续诵之,如笛声宛转,乃不得以他文词绳之,勉强断句。此自是好词,虽去别调不远,却仍是裱丽一派也。”用十三女儿学绣喻春光丰满,用轻薄浪子难久比喻风雨对春花的摧残,护花爱美之意的深处,是对美好生命的热爱和呵护之心。落花将春水酿成醇醪,与人之清愁约会,想象奇妙,余味无穷。

为了加大“赋落花”的情感重量,词章从“繁花”切人:“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,一枝枝不教花瘦。”如果依现代女性年龄标准看,十三岁不过是刚刚踏进中学校门的稚气十足的少女,谈什么拈针学绣。也许是中国古代女性早熟吧,十三岁被视为“豆蔻年华”的妙龄期。如唐代诗人杜牧就这样描写他喜爱的歌女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(《赠别二首》其一)诗人把“昨日春”比成“十三岁女儿学绣”真算是善于创新的神来之笔:如果把“昨日春”比做一位姿容娇美而又技艺精湛的成熟的绣花女,凭着丰富的刺绣经验,当然要讲究个疏密相间,浓淡相宜的美学原则,决不可能把每一朵花都绣得同样鲜艳肥大;只有十三岁少女如春蕾初绽,涉世未深,心地不杂一丝尘滓,有少女的聪慧和青春的热情又不工于心计,学起刺绣来,全神贯注,一丝不苟,一枝一叶自然会绣得丰盈而厚实,真个是“一枝枝不教花瘦”,体现了春阳普照,春雨均沾的春的特点。这正好显示了姹紫嫣红、繁花似锦的浓郁而热烈的春光。

诗人写春闹花繁的可喜,正是为了反衬春去花残的可惜:“甚无情便下得雨儇风倦,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。”大自然真个是太无情了,竟忍心让风雨一个劲儿摧残折磨着春花,使零落残红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园林地面,简直像铺上一层地毯一样。春花随风飘落,地面或厚或薄,那厚处犹如红色地毯上叠起的皱纹。这落红狼藉的景象描画,昭示了诗人对花落春残的惋惜情怀。

下阕,诗人从对“昨日春”的深情关注中转到对“而今春”的艺术观照:“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。”诗人对春的情感太深太重了,他简直把春当成理想中的情人。春,本是岁序中一个季节,诗人不但使她有明确的性别、具体的年龄,还有鲜明的个性。当写到东风君临大地、万物开始苏醒的“昨春日”,诗人把她比成十三岁的妙龄女郎在心爱的绣物上绣进少女的柔情,绣进青春的智慧,一心绣出人间最美丽的锦绣;当写到春尽花残的“而今春”,诗人又把他比成用情不专、朝秦暮楚的浪荡子。这不但充分体现出诗人爱春惜春真挚情怀,也收到了诗歌口语化的美学效应。

人生代代无穷已,风雨年年送春归。诗人回忆起前一年送春归去:“记前时送春归后,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。”“春来江水绿如蓝”,自居易不过写出了春水的颜色,就惹得人们赞叹不已,被誉为咏春的名句;辛弃疾呢,却进了一层,道出了春水的质地:浓浓的、酽酽的,春水春波像酿成为一江醇醪佳酿。春真的要走了,愁,是诗人内在的情感,怎么一下子变成“约”的对象,从外部应邀而至呢。显然,愁,被诗人别具机杼地人化了,仿佛变成了与诗人休戚与共的好友,被邀请在杨柳岸边等候着为春举行告别宴会,以壮春的行色哩。向春告别,为什么要在“杨柳岸边?”因为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,在这里,春也被人化了,也成了诗人难分难舍的挚友了。人与自然如此融洽契合,真亏诗人妙笔驱遣。

《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》创作背景

词人闲居瓢泉与赵晋臣唱和之作有二十余首,此词约写于宁宗庆元六年(1200年)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
声明:词多多mobanduoduo123.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,版权归其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。

(2)
君子不善的头像君子不善专栏作者
上一篇 2022年5月11日 10:17
下一篇 2022年5月11日 10:28

推荐阅读

  • 元好问《鹧鸪天·只近浮名不近情》全文及鉴赏

    鹧鸪天·只近浮名不近情 金朝:元好问只近浮名不近情。且看不饮更何成。三杯渐觉纷华远,一斗都浇块磊平。醒复醉,醉还醒。灵均憔悴可怜生。《离骚》读杀浑无味,好个诗家阮步兵! 《鹧鸪天·只近浮名不近情》翻译 只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不近酒的人,就算…

    2022年5月17日
    1.8K0
  • 辛弃疾《清平乐·题上卢桥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清平乐·题上卢桥 宋代:辛弃疾清溪奔快。不管青山碍。千里盘盘平世界。更著溪山襟带。 古今陵谷茫茫。市朝往往耕桑。此地居然形胜,似曾小小兴亡。 《清平乐·题上卢桥》翻译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,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。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。就…

    2022年12月5日
    1.7K0
  • 辛弃疾《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代: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,飞镜又重磨。把酒问姮娥:被白发、欺人奈何?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。斫去桂婆娑,人道是、清光更多。 《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》翻译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,就像那…

    2023年1月13日
    1.5K0
  • 陆游《诉衷情·当年万里觅封侯》全文及鉴赏

    诉衷情·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代: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,匹马戍梁州。关河梦断何处?尘暗旧貂裘。胡未灭,鬓先秋,泪空流。此生谁料,心在天山,身老沧洲。 《诉衷情·当年万里觅封侯》翻译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,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…

    2022年6月15日
    1.8K0
  • 纳兰性德《生查子·鞭影落春堤》全文及鉴赏

    生查子·鞭影落春堤 清代:纳兰性德鞭影落春堤,绿锦鄣泥卷。脉脉逗菱丝,嫩水吴姬眼。啮膝带香归,谁整樱桃宴。蜡泪恼东风,旧垒眠新燕。 《生查子·鞭影落春堤》翻译 骑一匹骏马,驰过长堤,步步催马,鞭影横飞,我要看尽这春色的美。骏马飞奔,马鞍两边…

    2022年11月8日
    1.1K0
  • 纳兰性德《清平乐·风鬟雨鬓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清平乐·风鬟雨鬓 清代:纳兰性德风鬟雨鬓,偏是来无准。倦倚玉兰看月晕,容易语低香近。软风吹遍窗纱,心期便隔天涯。从此伤春伤别,黄昏只对梨花。 《清平乐·风鬟雨鬓》翻译 情人冒着风雨前来约会,因为是背着人偷偷跑出来的,所以常常不能如约而至。 …

    2022年12月14日
    1.4K0
  • 刘禹锡《和乐天春词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和乐天春词 唐代: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,深锁春光一院愁。行到中庭数花朵,蜻蜓飞上玉搔头。 《和乐天春词》译文 精心化好妆容缓缓走下阁楼,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。来到庭院中数着那开得正艳的花朵,蜻蜓飞到了玉簪上头。 《和乐天春词》注释 春词:…

    2023年2月10日
    1.1K0
  • 苏轼《六月二十日夜渡海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: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,苦雨终风也解晴。云散月明谁点缀?天容海色本澄清。空余鲁叟乘桴意,粗识轩辕奏乐声。九死南荒吾不恨,兹游奇绝冠平生。 《六月二十日夜渡海》译文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,久雨不停,终日刮大风,老天…

    2023年1月10日
    1.4K0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