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愈《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》全文及鉴赏

韩愈《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》全文及鉴赏

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

唐代:韩愈
荆山已去华山来,日出潼关四扇开。
刺史莫辞迎候远,相公亲破蔡州回。

《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》译文

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,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。
刺史大人莫说迎接路途远,宰相裴度刚破蔡州凯旋回。

《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》注释

次:驻军。潼关:在陕西潼关县北,于东汉末设,为秦、晋、豫交通要塞。张十二阁老使君:即张贾,时任华州刺史,故称使君;他曾在门下省做过给事中,当时通行将中书、门下二省的官员称为“阁老”。
荆山:又名覆釜山,在今河南省灵宝境内。华山: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南。
四扇开:指潼关的四扇关门大开。关门东西各两扇。
刺史:指华州刺史张贾。莫辞迎候远:因华州距潼关尚有一百二十里,故云莫辞远。
相公:指平淮大军统帅、宰相裴度。蔡州:淮西藩将吴元济的大本营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十月,唐军破蔡州,生擒吴元济。

《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》赏析

这首诗写在淮西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。钱钟联《集释》系此诗于公元816年(元和十二年)。当时唐军抵达潼关,即将向华州进发。作者以行军司马身份写成此诗,由快马递交华州刺史张贾,一则抒发胜利豪情,一则通知对方准备犒军。所以诗题“先寄”。“十二”是张贾行第;张贾曾做属门下省的给事中。当时中书、门下二省官员通称“阁老”:又因汉代尊称州刺史为“使君”,唐人沿用。此诗曾被称为韩愈“平生第一首快诗”(蒋抱玄),艺术上显著特色是一反绝句含蓄婉曲之法,以劲笔写小诗,于短小篇幅见波澜壮阔,是唐绝句中富有个性的佳作。

头两句写凯旋大军抵达潼关的壮丽图景。“ 荆山”一名覆釜山,在今河南灵宝境内,与华山相距二百余里。华山在潼关西面,巍峨耸峙,俯瞰秦川,辽远无际;倾听黄河,波涛澎湃,景象异常壮阔。第一句从荆山写到华山,仿佛凯旋大军在旋踵间便跨过了广阔的地域,开笔极有气魄,为全诗定下了雄壮的基调。清人施补华说它简劲有力,足与杜甫“齐鲁青未了”的名句媲美,是并不过分的。对比一下作者稍前所作的同一主题的《过襄城》第一句“郾城辞罢辞襄城”,它与“荆山”句句式相似处是都使用了“句中排”(“郾城——襄城”;“荆山——华山”)重叠形式。然而“郾城”与“襄城”只是路过的两个地名而已;而“荆山”、“华山”却带有感情色彩,在凯旋者心目中,雄伟的山岳,仿佛也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,争相奔来表示庆贺。拟人化的手法显得生动有致。相形之下,“郾城”一句就起得平平了。

在第二句里,作者抓住几个突出形象来描写迎师凯旋的壮丽情景,气象宏大。当时隆冬多雪,已显得“冬日可爱”。“日出”被采入诗中和具体历史内容相结合,形象的意蕴便更为深厚了。太阳东升,冰雪消融,象征着藩镇割据局面一时扭转,“元和中兴”由此实现。“潼关”古塞,在明丽的阳光下焕发了光彩,此刻四扇大开,由“狭窄不容车”的险隘一变而为庄严宏伟的“凯旋门”。虽未直接写人,壮观的图景却蕴含在字里行间,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:军旗猎猎,鼓角齐鸣,浩浩荡荡的大军抵达潼关;地方官吏远出关门相迎接;百姓箪食壶浆,载欣载奔,夹道慰劳王师。“写歌舞入关,不着一字,尽于言外传之,所以为妙”(程学恂《韩诗臆说》)。关于潼关城门是“四扇”还是两扇,清代诗评家曾有争论,其实诗歌不比地理志,是不必拘泥于实际的。试把“四扇”改为“两扇”,那就怎么读也不够味了。加倍言之,气象、境界全出。所以,单从艺术处理角度讲,这样写也有必要。何况出奇制胜,本来就是韩诗的特色。

诗的后两句换用第二人称语气,以抒情笔调通知华州刺史张贾准备犒军。潼关离华州尚有一百二十里地,故说“远”。远迎凯旋的将士,本应不辞劳苦。不过这话得由出迎一方道来,才近乎人情之常。而这里“莫辞迎侯远”,却是接受欢迎一方的语气,完全抛开客气常套,却更能表达得意自豪的情态、主人翁的襟怀,故显得极为合理合情。《过襄城》中相应有一句“家山不用远来迎”,虽辞不同而意近。然前者语涉幽默,轻松风趣,切合喜庆环境中的实际情况,读来倍觉有味。而后者拘于常理,反而难把这样的意境表达充分。

第四句“相公”指平淮大军实际统帅——宰相裴度,淮西大捷与他运筹帷幄之功分不开。“蔡州”原是淮西强藩吴元济巢穴。公元816年(元和十二年)十月,唐将李愬雪夜攻破蔡州,生擒吴元济。这是平淮关键战役,所以诗中以“破蔡州”借代淮西大捷。“新”一作“亲”,但“新”字尤妙,它不但包含“亲”意在内,而且表示决战刚刚结束。当时朝廷上“一时重叠赏元功”,而人们“自趁新年贺太平”那是胜利、自豪气氛到达高潮的时刻。诗中对裴度由衷的赞美,反映了作者对统一战争的态度。以直赋作结,将全诗一语收拢,山岳为何奔走,阳光为何高照,潼关为何大开,刺史远出迎候何人,这里有了总的答复,成为全诗点眼结穴之所在。前三句中均未直接写凯旋的人,在此句予以直点。这种手法,好比传统剧中重要人物的亮相,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。

综观全诗,一、二句一路写去,三句直呼,四句直点,可称是用劲笔,抒豪情。由于它刚直中有开合,有顿宕,刚中见韧,直而不平,“卷波澜入小诗”(查慎行),饶有韵味。一首政治抒情诗,采用犒军通知的方式写出,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激情,非一般应酬之作所望尘莫及的了。

《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》创作背景

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(817年)淮西大捷凯旋途中。当时韩愈以行军司马身份随军,即将向华州进发,为抒发胜利豪情而作此诗。

声明:词多多mobanduoduo123.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,版权归其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。

(1)
深海巨狗的头像深海巨狗专栏作者
上一篇 2023年2月17日 10:38
下一篇 2023年2月17日 10:40

推荐阅读

  • 李白《秋浦歌十七首》全文及鉴赏

    秋浦歌十七首 唐代:李白秋浦长似秋,萧条使人愁。客愁不可度,行上东大楼。正西望长安,下见江水流。寄言向江水,汝意忆侬不。遥传一掬泪,为我达扬州。 秋浦猿夜愁,黄山堪白头。清溪非陇水,翻作断肠流。欲去不得去,薄游成久游。何年是归日,雨泪下孤舟…

    2023年1月7日
    1.7K0
  • 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全文及鉴赏

    《草 / 赋得古原草送别》 作者:白居易 朝代:唐代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 《草 / 赋得古原草送别》译文及注释 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,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。任凭…

    2021年6月22日
    2.9K0
  • 李贺《南园》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

    《南园》唐·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? 注释: [1] 南园:李贺的老家福昌 (今河南宜阳)有两所园林,南园和北园。南园是他读书的地方。他辞官回家后,创作了组诗《南园》,共13首,这里选的是其中的…

    2023年4月12日
    6.2K0
  • 纳兰性德《菩萨蛮·萧萧几叶风兼雨》全文及鉴赏

    菩萨蛮·萧萧几叶风兼雨 清代:纳兰性德萧萧几叶风兼雨,离人偏识长更苦。欹枕数秋天,蟾蜍下早弦。 夜寒惊被薄,泪与灯花落。无处不伤心,轻尘在玉琴。 《菩萨蛮·萧萧几叶风兼雨》翻译 风雨萧萧,落叶片片。秋夜里,数着长更,更长愁更长。这时候,斜靠…

    2022年10月10日
    1.5K0
  • 郑燮《题画竹》全文及鉴赏

    题画竹 清代:郑燮秋风昨夜渡潇湘,触石穿林惯作狂。惟有竹枝浑不怕,挺然相斗一千场。 《题画竹》译文 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湘,它触击岩石,穿越森林,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。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,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,一万场!…

    2023年2月17日
    1.8K0
  • 纳兰性德《赤枣子·寄语酿花风日好》全文及鉴赏

    赤枣子·寄语酿花风日好 清代:纳兰性德惊晓漏,护春眠。格外娇慵只自怜。寄语酿花风日好,绿窗来与上琴弦。 《赤枣子·寄语酿花风日好》翻译 窗外屋檐在滴水,在演奏着大自然的鸣奏曲。滴滴答答,那是春天的声音。这一首新曲,是谁谱就?每一个少女,都是…

    2022年6月1日
    1.8K0
  • 纳兰性德《画堂春·一生一代一双人》全文及鉴赏

    画堂春·一生一代一双人 清代: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,争教两处销魂。相思相望不相亲,天为谁春。浆向蓝桥易乞,药成碧海难奔。若容相访饮牛津,相对忘贫。 《画堂春·一生一代一双人》翻译 明明是一生一世,天作之合,却偏偏不能在一起,两地分隔。整日…

    2022年6月27日
    1.8K0
  • 柳宗元《夏昼偶作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夏昼偶作 唐代:柳宗元南州溽暑醉如酒,隐几熟眠开北牖。日午独觉无馀声,山童隔竹敲茶臼。 《夏昼偶作》译文 永州盛夏时节,人总是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,推开北窗,凭倚着几案酣然熟睡。中午独睡时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,隔着竹林,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…

    2023年2月22日
    1.2K0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