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《南歌子·游赏》全文及鉴赏

苏轼《南歌子·游赏》全文及鉴赏

南歌子·游赏

宋代:苏轼
山与歌眉敛,波同醉眼流。
游人都上十三楼。不羡竹西歌吹、古扬州。
菰黍连昌歜,琼彝倒玉舟。
谁家水调唱歌头。声绕碧山飞去、晚云留。

《南歌子·游赏》翻译

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,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。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,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。

菰米软糕菖蒲菜,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。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,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。

《南歌子·游赏》注解

游人:指游玩的人。出自苏轼《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》:桥上游人夜未厌,共依水槛立风檐。十三楼:宋代杭州名胜。竹西:扬州亭名。本句意谓杭州十三楼歌唱奏乐繁华,不必再羡慕前代扬州的竹西了。扬州:淮河以南、长江流域东南地区,《周礼》称东南曰扬州。

菰黍:指粽子。菰,本指茭白,此指裹棕的菰叶。昌歜:宋时以菖蒲嫩茎切碎加盐以佐餐,名昌歇。琼彝:玉制的盛酒器皿。玉舟:玉制的酒杯。水调唱歌头:即唱水调歌头。

《南歌子·游赏》赏析

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,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,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。然而,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,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,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,着意描绘听歌、饮酒等雅兴豪举,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,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;同时,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,词中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,省去了很多笔墨,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。此外,移情手法的运用也不可小看。作者利用眉峰与远山、目光与水波的相似,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,创造出“山与歌眉敛,波同醉眼流”的迷人的艺术佳境。晚云为歌声而留步,自然也是一种移情,耐人品味。

“山与歌眉敛,波同醉眼流”,是说作者与同伴面对旖旎的湖光山色,尽情听歌,开怀痛饮。歌女眉头黛色浓聚,就象远处苍翠的山峦;醉后眼波流动,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。接着补叙一笔:“游人都上十三楼。”意即凡是来游西湖的人,没有不上十三楼的,此一动人场面就出现在十三楼上。为了写出十三楼的观览之胜,作者将古扬州的竹西亭拿来比衬:“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。”这里说只要一上十三楼,就不会再羡慕古代扬州的竹西亭了,意即十三楼并不比竹西亭逊色。据《舆地纪胜》记载:“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”,得名于杜牧《题扬州禅智寺》的“谁知竹西路,歌吹是扬州”。竹西亭为唐时名胜,向为游人羡慕。

过片以后,极写自己和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。“菰黍连昌歜”,“菰黍”即粽子。“昌歜”为宋代一种食品。句意为他们宴会上食用的食品,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。“琼彝倒玉舟”,“彝”为贮酒器皿,“玉舟”即酒杯,句意为漂亮的酒壶,不断地往杯中倒酒。综上二句,意在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腹之欲,作烹龙炮凤的盛宴,而是贪恋湖山之美,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。最后则以描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:“谁家水调唱歌头,声绕碧山飞去、晚云留。”水调,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,唐时为大曲,凡大曲有歌头,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,另倚新声。此二句化用杜牧《扬州》“谁家唱水调,明月满扬州”,但更富声情。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,歌喉宛转,音调悠扬,情满湖山,最后飘绕着近处的碧山而去,而傍晚的云彩却不肯流动,仿佛是被歌声所吸引而留步。

《南歌子·游赏》创作背景

公元1090年(元祐五年),词人到杭州担任知州。在此期间词人游山玩水。端午节时词人与他的友人游览了杭州名胜十三楼,为了记录自己的游玩过程以及感受,于是写下了这首词。

声明:词多多mobanduoduo123.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,版权归其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。

(1)
花之舞的头像花之舞优秀作者
上一篇 2023年2月14日 11:32
下一篇 2023年2月14日 11:35

推荐阅读

  • 苏轼《和董传留别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和董传留别 宋代: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厌伴老儒烹瓠叶,强随举子踏槐花。囊空不办寻春马,眼乱行看择婿车。得意犹堪夸世俗,诏黄新湿字如鸦。 《和董传留别》译文 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,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。不喜欢…

    2023年1月9日
    1.1K0
  • 关于月亮的诗句(精选100首包含月的古诗)

    1. 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——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 2. 阁道步行月,美人愁烟空。——李白《上之回》 3. 日轮驻霜戈,月魄悬雕弓。——高適《塞下曲》 4. 月生方见树,风定始无沙。——裴说《塞上曲》 5. 风清月正圆,信是佳时节。——贺…

    2022年9月25日
    108.8K0
  • 陆游《浪淘沙·丹阳浮玉亭席上作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浪淘沙·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宋代:陆游绿树暗长亭,几把离尊。阳关常恨不堪闻。何况今朝秋色里,身是行人。泪浥罗巾,各自消魂。一江离恨恰平分。安得千寻横铁锁,截断烟津? 《浪淘沙·丹阳浮玉亭席上作》翻译 长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,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…

    2022年6月1日
    1.9K0
  • 80句形容心烦意乱表达愁绪的诗词

    形容心烦意乱、愁绪不断的诗句 1、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。——李白《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》 2、过尽飞鸿字字愁。——秦观《减字木兰花·天涯旧恨》 3、千娇面、盈盈伫立,无言有泪,断肠争忍回顾。——柳永《采莲令·月华收》 4、楼上黄…

    2023年11月24日
    1.4K0
  • 苏轼《浣溪沙·麻叶层层檾叶光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浣溪沙·麻叶层层檾叶光 宋代:苏轼麻叶层层檾叶光,谁家煮茧一村香。隔篱娇语络丝娘。 垂白杖藜抬醉眼,捋青捣麨软饥肠。问言豆叶几时黄。 《浣溪沙·麻叶层层檾叶光》翻译 村外的层层麻叶因雨的滋润而泛着光泽,村内处处飘散着煮茧的清香。不时听到篱笆…

    2022年7月25日
    1.6K0
  • 纳兰性德《太常引·晚来风起撼花铃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太常引·晚来风起撼花铃 清代:纳兰性德晚来风起撼花铃。人在碧山亭。愁里不堪听。那更杂、泉声雨声。 无凭踪迹,无聊心绪,谁说与多情。梦也不分明,又何必、催教梦醒。 《太常引·晚来风起撼花铃》翻译 晚问风来,吹响了护花铃,碧山亭里正满怀愁绪的人…

    2023年2月4日
    1.4K0
  • 王昌龄《塞下曲·秋风夜渡河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塞下曲·秋风夜渡河 唐代:王昌龄秋风夜渡河,吹却雁门桑。遥见胡地猎,鞴马宿严霜。五道分兵去,孤军百战场。功多翻下狱,士卒但心伤。 《塞下曲·秋风夜渡河》译文 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,吹过雁门的桑田,边地一片萧瑟。远远地能够看见胡地有人…

    2023年2月27日
    9530
  • 什么是古体诗?和近体诗有何区别?古体诗的特点

    “古体诗”是一种诗歌体裁。从诗句的字数看,有所谓四言诗、五言诗、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。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。在唐人看来,从《诗经》到南北朝的庾信,都算是古,因此,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,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。但是,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,有一…

    2023年11月21日
    7510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