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《念奴娇·中秋》全文及鉴赏

苏轼《念奴娇·中秋》全文及鉴赏

念奴娇·中秋

宋代:苏轼
凭高眺远,见长空万里,云无留迹。
桂魄飞来,光射处,冷浸一天秋碧。
玉宇琼楼,乘鸾来去,人在清凉国。
江山如画,望中烟树历历。

我醉拍手狂歌,举杯邀月,对影成三客。
起舞徘徊风露下,今夕不知何夕?
便欲乘风,翻然归去,何用骑鹏翼。
水晶宫里,一声吹断横笛。

《念奴娇·中秋》翻译

置身高楼,凭高看去,中秋的月夜,长空万里无云,显得更为辽阔无边。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,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。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,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,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,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,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,树影婆娑。

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,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,邀月赏心,用酒浇愁,但悲愁还在。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,此时此刻,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,渴望乘风归去,在明净的月宫里,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,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。

《念奴娇·中秋》注解

桂魄:月亮的别称。古人称月体为魄,又传月中有桂树,故称月亮为“桂魄”。玉宇琼楼:传说中月宫里神仙居住的楼宇。形容月中宫殿的精美。烟树:烟雾笼罩的树木。历历:清楚可数。

翻然:回飞的样子。鹏翼:大鹏之翅。

《念奴娇·中秋》赏析

古往今来,中秋之月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,苏东坡在熙宁九年(1076)写过的脍炙人口的《水调歌头》(明月几时有),尽情驰骋对月宫的幻想,表达超脱尘俗和依恋现实的矛盾,倾吐对情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。

词的开头“凭高眺远,见长空万里,云无留迹。”是写万里无云的中秋夜月。本来在中秋月夜,长空万里无云,是人们常见的,没有什么稀奇。但这里作者加上“凭高眺远”四字,就使得境界全然不同。作者置身高楼,凭高望远,所以视野开阔,而使得长空显得更为辽阔无边,毫无尽处,引人入胜。

“桂魄飞来,光射处,冷浸一天秋碧。”由晴空写到明月。古时称月为魄,传说月中有桂树,故称月亮为“桂魄”。意思是说,月儿的光辉从天上飞来,它所照射的地方,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。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,给人以清凉的感觉。这竟引起了作者无限的幻想,以寄托着他的精神世界:”玉宇琼楼,乘鸾来去,人在清凉国。“作者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,幻想出月宫中有琼楼玉宇,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,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。据《异闻录》记载,唐玄宗一次游月宫,”见素娥十余人,皓衣,乘白鸾,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。“所以用”飞鸾而去“,想象月宫中仙人乘鸾自由来往。作者这样想象,究竟有什么意义?从他当时所处的黑暗现实、不得自由的环境来看,不能说和现实无关。应该说,正是由于他处在那样一个不得自由的闲官职位上,才有向往月宫清静自由的幻想。

”江山如画,望中烟树历历。“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: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,清晰可辨的烟火,历历在望。人间的江山越美,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,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。

然而,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而善于自我解脱的人。所以,下片笔锋一转写道:“我醉拍手狂歌,举杯邀月,对影成三客。”这三句化用李白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的诗句。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,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,一起欢乐。这样写,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,给人有一种奇异之感;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、凄凉的影子。作者之所有“举杯邀月”,正是意味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,意味着他对权贵们的讨厌。

苏轼尽管邀月赏心,把酒浇愁,但悲愁仍在,这就使他不能不起舞了:“起舞徘徊风露下,今夕不知何夕?”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,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。“今夕”句化用《诗经》“今夕何夕,见此良人”,表示这是一个良宵。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,并非愉快而歌,得意而舞,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平之气。正如“长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。嗟叹知不足,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。”因此,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,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。唯其如此,所以,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:“便欲乘风,翻然归去,何用骑鹏翼!水晶宫里,一声吹断横笛。”他渴望乘风归去,在明净的月宫里,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,唤起人么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。豪情溢于纸背,令人读之神思飘渺。当然这种追求是虚幻的,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,但作者这样写,正是人在苦闷时寻求解脱、自我安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;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、美好现实的追求。

总的来说,这是一篇狂放不羁。洒脱飘逸的作品。当时,苏轼居住黄州,政治处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。为了排遣个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闷,为了摆脱庸俗污浊的现实,于是他越发热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。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,不值得称颂,但它之所以产生,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。它是深深滴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的,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。

《念奴娇·中秋》创作背景

这首词是元丰五年(1082)中秋,苏轼在黄州时写的,当时作者仍在被贬谪之中。

声明:词多多mobanduoduo123.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,版权归其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。

(1)
君子不善的头像君子不善专栏作者
上一篇 2022年12月19日 08:48
下一篇 2022年12月22日 15:47

推荐阅读

  • 辛弃疾《玉楼春·风前欲劝春光住》全文及鉴赏

    玉楼春·风前欲劝春光住 宋代: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。春在城南芳草路。未随流落水边花,且作飘零泥上絮。 镜中已觉星星误。人不负春春自负。梦回人远许多愁,只在梨花风雨处。 《玉楼春·风前欲劝春光住》翻译 迎着风儿,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。春光却停留…

    2023年2月7日
    1.4K0
  • 丘为《寻西山隐者不遇》全文及鉴赏

    《寻西山隐者不遇 / 山行寻隐者不遇》 作者:丘为 朝代:唐代绝顶一茅茨,直上三十里。扣关无僮仆,窥室唯案几。若非巾柴车,应是钓秋水。差池不相见,黾勉空仰止。草色新雨中,松声晚窗里。及兹契幽绝,自足荡心耳。虽无宾主意,颇得清净理。兴尽方下山…

    2021年6月19日
    1.5K0
  • 陆游《卜算子·咏梅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卜算子·咏梅 宋代:陆游驿外断桥边,寂寞开无主。已是黄昏独自愁,更著风和雨。无意苦争春,一任群芳妒。零落成泥碾作尘,只有香如故。 《卜算子·咏梅》翻译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,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,无人过问。暮色降临,梅花无依无靠,已经够愁苦了…

    2022年5月10日
    1.9K0
  • 纳兰性德《浣溪沙·咏五更和湘真韵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浣溪沙·咏五更和湘真韵 清代:纳兰性德微晕娇花湿欲流,簟纹灯影一生愁。梦回疑在远山楼。残月暗窥金屈戍,软风徐荡玉帘钩。待听邻女唤梳头。 《浣溪沙·咏五更和湘真韵》注解 微晕娇花:谓天色刚明,即隐约地露出了花朵的美丽形貌。 金屈戍:屈戍,亦作…

    2022年7月9日
    1.5K0
  • 古人表白最浪漫的诗句,描写爱情的诗词(句句深情)

    古人的爱情也很浪漫,写诗给对方句句深情,下面就是花之舞给大家整理的古人表白最浪漫的诗句,浪漫到极致适合告白,欢迎学习。 古人表白最浪漫的诗句 (一) 一日不见兮,思之如狂。——司马相如《凤求凰》 (二) 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 (…

    2023年11月9日
    8510
  • 辛弃疾《满江红·山居即事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满江红·山居即事 宋代:辛弃疾几个轻鸥,来点破、一泓澄绿。更何处、一双鸂鶒,故来争浴。细读离骚还痛饮,饱看修竹何妨肉。有飞泉、日日供明珠,三千斛。 春雨满,秧新谷。闲日永,眠黄犊。看云连麦垄,雪堆蚕簇,若要足时今足矣,以为未足何时足。被野老…

    2022年9月6日
    1.6K0
  • 纳兰性德《临江仙·昨夜个人曾有约》全文及鉴赏

    临江仙·昨夜个人曾有约 清代:纳兰性德昨夜个人曾有约,严城玉漏三更。一钩新月几疏星。夜阑犹未寝,人静鼠窥灯。原是瞿唐风间阻,错教人恨无情。小阑干外寂无声。几回肠断处,风动护花铃。 《临江仙·昨夜个人曾有约》翻译 昨夜与情郎相约定,在三更时分…

    2022年7月25日
    1.6K0
  • 诗经《桃夭》赏析:婚姻,有花亦有果

    少年时代的我最向往的幸福生活可用四个字概括一逃之夭夭。读沈从文的自传,开篇的一句“君,你能明白逃学是怎样一种趣味么? ”,便将我的心思勾引起来。他历数逃学的种种体验:到山地田滕上捉蟋蟀,去果园里偷李子、枇杷,在作坊铺子看人打豆腐、扎冥器,真…

    2023年4月3日
    1.3K0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