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识乾坤大,犹怜草木青

已识乾坤大,犹怜草木青

以下是好词好句“已识乾坤大,犹怜草木青”的出处、作文适用主题、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,欢迎学习。

出处

儒学大师马一浮《旷怡亭口占》。原句为:“已识乾坤大,犹怜草木青。长空送鸟印,留幻与人灵。”诗句大意为:在见过极好的和极坏的、极残酷的和极温柔的世界之后,我们仍能欣赏和珍惜一切平凡的事物。常以此句来形容虽超然脱俗亦体恤生活与人民的艺术或文学大家,如被称为“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”的汪曾祺先生,新华网就曾发表过以此诗为题的文章来细说汪曾祺。

适用主题

谦卑的品格,悲悯情怀,热爱生命等立意,如2018年天津卷《器》,2015年浙江卷《文章和人品》。

示例

“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”,是一个人的处世智慧;“知世故而不世故”,则更体现了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。历经浮沉之后的善良悲悯尤为珍贵,阅尽沧桑之后的赤子童心更值得珍惜。正如马一浮所言:“已识乾坤大,犹怜草木青。”

范文

1.《对悲伤者的同情》

马一浮曾说过“已识乾坤大,犹怜草木青。”常怀对悲伤者的同情之心,乃是人之常情。

同情心是人性的善良与良知被唤醒的过程,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”这一概念深入人心。同时,对悲伤者的同情正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一种可贵的情感。我们固然不能像汉娜·阿伦特笔下的艾希曼一般,成为一个“机器”甘愿被冠上“平庸之恶”的标签,从而失去自己最基本的思考;也不能像黛安·沃恩提出的“偏差的正常化”这个概念一样,随波逐流。

诚然,“拒绝冷漠,心怀同情”是当下社会十分器重的事情,但一味的同情别人一定是合理的吗?其实,从白岩松的一段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出,答案是否定的。可能从白岩松的眼中,孩子们是可怜的,但孩子们却认为他们仅仅缺少的是“财富”,而不是“精神”,他们活出了自己的价值。由此可见,同情者仅仅是以强烈的主观色彩,自我满足式的同情去消费他人的悲伤。他们打着“同情”的幌子却并没有试图去与悲伤者感同身受,存在的也只不过是“我认为……”。

然而,悲伤者的表现也都是大不相同的,这也大大加大了我们辨别的难度。一些人即使内心无比脆弱,却总是以微笑面对他人;可还有一群人仅仅是短暂的悲伤,不需任何人的同情便能自愈。举一个可能些许不恰当的例子,尼采所提出的“上帝死了”这一思想,其实通过我们的进一步思考,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并不是真的,而是基于一种“虚拟的信念”。那么当“上帝”消失的这一刹那,人们就会变成那所谓的“悲伤者”,可没过多久,就又会涌现成千上万的“上帝”,那么这种悲伤便也自愈了。

揆诸当下,信息时代媒体素养,导致了人们无法分清“买惨者”与“真惨者”。就拿最近十分牵动人心的东航坠机事件来看,“灾难营销”的发生,各种“无脑”新闻层出不穷,例如美国人的阴谋论就为其中一个最令人发笑的评论,更是有人竟“前瞻性”的在飞机坠落第二天就知道了黑匣子内记录的内容。最为痛心的就是那些网曝受害者家属的“键盘侠”们,他们失去了最基本的同情心,甚至给予了“悲伤者”重重一击。梁文道认为,身为一个媒体人,对得起这些灾难受害者的最好办法,不是有灾难发生时的不关心、不报道,而是要在你的能力范围内,尽量客观地收集材料,调查核实,然后把它交给民众。这才是社会给予悲伤者同情的最好方法。

既然我们看到的悲伤往往不是真正的悲伤,那么,是不是就可以说“对悲伤者的同情”不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呢?当然不是,我们所需要做的,是在保持同情心的同时,也要学会同情的方法。

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铭记在心:同情不是为了给自身带来愉悦,而是设身处地的为悲伤者着想。与此同时,正因为这种同情,才引领着不公的世界逐渐前行。

2.《随笔》

悲叹不幸而悯爱众生。

悲悯者,是时代之光,以己为锋刺破重重欲掩饰真相的黑云,以高声叹民意 忧国事 爱众生。他们是勇于在狂风暴雨的海面上破风而行的海燕,以弱小的身躯顶住狂风 向其悲叹众生之不幸。时代因他们而精彩,人类因他们的悲悯博爱而幸福!

为人民 悲悯者以博爱之心化不幸为幸福!

回溯历史,安史之乱祸及众生,有多少人流离失所,又有多少人饿死他乡?在这人人惶恐,人人只顾自身安宁的黑暗时刻,心怀悲悯与良知的杜甫挺身而出高叹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”如此崇高的悲悯情怀,无疑成为了那一时期指引人前行的光束!在看今朝,失去左臂女孩张超凡并未失去人生翱翔的翅膀!相反因为自己淋过“雨”所以怀

着悲悯博爱之心的她 总想为别人撑伞 她点燃了自己的青春 大力办学校 做慈善 温暖了无数和她一样残疾的学生!如此举动,似涓涓流水,滋养了时代,茁壮了我们!

为国家 悲悯者化已为剑,刺破黑暗,护卫祖国。

在列强横行,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,太阳似乎从未升起过,整个中国宛若一潭死水。国难当头,革命者林觉民选择牺牲自己的幸福而为天下人谋永福!愚教难改,鲁迅弃医从文 化笔为药 只为将沉睡的东方雄狮唤醒!礼教束缚,孙中山先生便冒生命之危险,日夜奔波,只为推翻帝制 走向共和!诚然,那个时代灰暗无光,但心怀悲悯、家国情怀的他们化为了点点星光,照亮了时代,护卫了祖国!

为人类,悲悯者顶着狂风,怒斥丑恶,以人类之命运为共同 高呼世界之和平

心怀悲悯之心的雨果面对英法联军侵华 火烧圆明园的丑态。 他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 怒斥其为“文明的强盗” 毫不遮掩的批判其强盗行为!在一次次充满血腥与罪恶的战争雾霾之中,他的声讨像一道道闪电刺破阴霾 划亮了夜空 在人们心中留下最美的印记 同样面对战争,泰戈尔以他的诗歌 他的慈爱 他的悲悯情怀向黑暗宣战!心怀悲悯的他宛如太阳之神,毫不吝啬的为人类酒下和平之光!更似一条浩瀚的大江,虽不知其源 但无私的滋养人类之精神土地!

太平世界,环球同此凉热,悲悯无国界,人类为一体!悲悯者总能首先想到牺牲自己而照亮他人 自私者会笑其痴 殊不知正是这一位位“痴”人舍其幸福才有了如今天下人的和平与幸福!才有如今的太平盛世!时代因悲悯者而精彩!

声明:词多多mobanduoduo123.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,版权归其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。

(3)
桃之夭夭的头像桃之夭夭优秀作者
上一篇 2022年5月21日 11:40
下一篇 2022年5月21日 17:11

推荐阅读

  • 人与树是一样的,它越想向光明的高处生长

    以下是好词好句“人与树是一样的,它越想向光明的高处生长,它的根便越深深地伸入土里黑暗的深处去。”的出处、作文适用主题、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,欢迎学习。 出处 语出尼采。 适用主题 积累、坚持的力量等。 示例 人就好比一棵树,想要枝繁叶茂,就…

    2023年3月27日
    1.6K0
  • 海底两万里好词好句摘抄及读后感精选

    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。读完《海底两万里》这本书之后,你是否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?引元设参给大家整理了《海底两万里》的好词好句摘抄及读后感供大家参考,赶快一起来学习吧! 《海底两万里》好词摘抄 瑰丽无比 光…

    2023年7月24日
    3.4K0
  • 30句甜到炸的高级情话

    1. 有我在,不用怕! 2. 无限额,拿去花! 3. 有你在,我不孤单。 4. 用我三生烟火,换你一世迷离。 5. 只要遇到的是你,晚一些也没关系。 6. 我喜欢你,像风走了八百里,不问归期。 7. 春水初生,秋林初盛,春风十里,不如你。 …

    2022年7月4日
    3.5K0
  • 人之知识,若登梯然,进一级,则所见愈广

    以下是好词好句“人之知识,若登梯然,进一级,则所见愈广”的出处、作文适用主题、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,欢迎学习。 出处 语出《陆象山集·语录》。 适用主题 开阔眼界,积极向上,好学与进步等,如2014年湖北卷《山顶的风景》。 示例 学习知识就…

    2022年7月15日
    2.0K0
  • 《论语》(公冶长篇)的成语

    《论语》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,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成语和典故。其中,有一些成语是从《论语》中直接引用而来,也有一些是从其他文献中借用而来。以下是一些出自《论语》(公治长篇)中的成语及其出处和原文,欢迎大家学习。 【瑚琏之器】——瑚琏:古代祭…

    2023年4月14日
    1.3K0
  • 生活是种律动,须有光有影,有左有右,有晴有雨

    以下是好词好句“生活是种律动,须有光有影,有左有右,有晴有雨,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”的出处、作文适用主题、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,欢迎学习。 出处 语出老舍的《小病》。 适用主题 生活的真谛、生活的滋味、百味人生等主题。如2021年浙…

    2022年7月4日
    6.5K0
  • 永恒虽不在我们的掌握里,如果用心一些,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永恒的偶然触碰

    以下是好词好句“永恒虽不在我们的掌握里,如果用心一些,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永恒的偶然触碰”的出处、作文适用主题、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,欢迎学习。 出处 语出林清玄。 适用主题 美好、平凡与不凡等。 示例 生活就像一本大书,看似平淡的字符之间,…

    2022年7月7日
    1.8K0
  •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,我觉得充实;我将开口,同时感到空虚

    以下是好词好句“当我沉默着的时候,我觉得充实;我将开口,同时感到空虚”的出处、作文适用主题、示例及网友分享的两篇范文,欢迎学习。 出处 原句出自鲁迅先生的《野草》。鲁迅表达的是对现实极度苦闷,但仍未幻灭对理想的追求,感到孤独、彷徨。 适用主…

    2020年9月19日
    2.1K0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