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浩然《登总持寺浮图》全文及鉴赏

孟浩然《登总持寺浮图》全文及鉴赏

登总持寺浮图

唐代:孟浩然
半空跻宝塔,时望尽京华。
竹绕渭川遍,山连上苑斜。
四门开帝宅,阡陌逗人家。
累劫从初地,为童忆聚沙。
一窥功德见,弥益道心加。
坐觉诸天近,空香逐落花。

《登总持寺浮图》译文

登上宝塔站在半空,一眼望尽了繁华的京都。
竹林环绕着渭水河,山峰连接着帝王园林。
四方耸立着皇室的豪宅,道路两旁坐落着人家。
屡次经劫从初地开始,回忆儿童聚沙造佛塔。
菩萨初窥心性,功德现前,进而更加精进。
在高塔上觉得与上天亲近,四处飘香散花尽落。

《登总持寺浮图》注释

总持寺:在长安城中。浮图:塔。
跻(jī):登。宝塔:《法华经·宝塔品》:“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。”杨街之《洛阳伽蓝记序》:“宝塔骈罗,争写天上之姿二”塔,即浮图、地图,梵名率堵坡,又作塔婆、兜婆。
京华:繁华京都。京都,繁华之最,故称京华。
渭川:渭水、渭河。
上苑:帝王玩赏游猎之园林。
四门:四方之门。帝宅:犹皇都、帝城,在此指长安。
阡(qiān)陌:田间道,此泛指道路。
累劫:屡次经劫。佛家以世界生灭一次为一劫。初地:佛家术语。菩萨至佛果五十二阶段中十地之第一地,亦称欢喜地。
“为童”句:《法华经·方便品》载:五百幼童聚沙造佛塔,戏于河湄,水暴至,童子皆溺,然因游戏而结缘,竟殁后成佛,入兜率天。
功德:佛家对一切善事、善举统称为“功德”,即功业德行。
弥益:愈益。道心:向道之心。
坐觉:自然感到。诸天:众天神之简称。

《登总持寺浮图》赏析

这首诗写诗人登总持寺佛塔所望长安景色以及对佛法的感悟。全诗可分两层。第一层是前三联,描写诗人所望长安之景,一片繁华祥和的气氛;第二层是后三联,写诗人对佛法的感悟。全诗运用大量佛教典故,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热爱和对佛理的理解。

诗的前六句,通过诗人登塔所见,描写了长安的景色。渭河两岸,翠竹依绕,山水明快。上苑绵延逶迤,直接远山。京郊到处耸立着帝王公侯的华贵豪宅;阡陌纵横的田园上,农夫田舍也自然的散落。在身处半空的诗人看来,这一切都是大地上的平等点缀,如同杂色香花盛开。

由此,引发了诗人进一步的感悟。佛教讲究从初地至喜欢地修至七地远行地,须经一大阿僧祗劫,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,还须经一大阿僧祗劫。故曰:“累劫从初地。”而“为童忆聚沙”则是由《法华经·方便品》“乃至童子戏,聚沙为佛塔,如是诸人等,皆已成佛道”化出。此处既说童子聚沙亦远种佛因,也进一步说明成佛须经无量努力。更巧妙的是此二句皆与塔有联系。童子聚沙自不必说了,而“初地”一句则可引申到再高的塔也从初地上累土而成。二句既与塔有关,扣合题目,又具有佛理,构思十分巧妙。

“一窥公德见,弥益道心加”,诗人这里讲述了初地菩萨初窥心性,功德现前,进而更加精进,以期圆满成佛果。

诗的最后再次切题,既是因身在高塔而“坐觉诸天近”,同时也因为心系佛法,能感悟诸天欢喜,自觉相近。末句“空香逐落花”暗用散花典故,更加凸显自己心合佛法,并使全诗结束于幻美的气氛。

《登总持寺浮图》创作背景

据《旧唐书》本传,开元十六年(公元728年),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,应进士不第,还于襄阳。此诗大约是此次在长安登上总持寺的佛塔后所作。

声明:词多多mobanduoduo123.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,版权归其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。

(1)
绿日长夏的头像绿日长夏专栏作者
上一篇 2023年2月18日 10:50
下一篇 2023年2月18日 10:54

推荐阅读

  • 李白《长相思·其二》全文及鉴赏

    长相思·其二 唐代:李白日色欲尽花含烟,月明如素愁不眠。赵瑟初停凤凰柱,蜀琴欲奏鸳鸯弦。此曲有意无人传,愿随春风寄燕然。忆君迢迢隔青天。昔日横波目,今作流泪泉。不信妾断肠,归来看取明镜前。 《长相思·其二》译文 夕阳西下暮色朦胧,花蕊笼罩轻…

    2023年1月11日
    1.3K0
  • 杨万里《宿灵鹫禅寺》全文翻译赏析及点评

    宿灵鹫禅寺 宋代:杨万里初疑夜雨忽朝晴,乃是山泉终夜鸣。流到前溪无半语,在山做得许多声。 《宿灵鹫禅寺》译文 夜宿山寺,夜半听见水声,误为下雨了,待清晨起来出门一看,才发现天空晴朗,原来昨夜的声音并非雨声,而是急湍而下的山泉发出的声音,终夜…

    2023年3月10日
    1.3K0
  • 温庭筠《菩萨蛮·玉楼明月长相忆》全文及鉴赏

    菩萨蛮·玉楼明月长相忆 唐代:温庭筠玉楼明月长相忆,柳丝袅娜春无力。门外草萋萋,送君闻马嘶。画罗金翡翠,香烛销成泪。花落子规啼,绿窗残梦迷。 《菩萨蛮·玉楼明月长相忆》翻译 楼如白玉,楼外垂柳摇曳,正是暮春时节。梦中,萋萋的芳草、萧萧的马鸣…

    2022年6月12日
    1.8K0
  • 王昌龄《采莲曲二首》全文及鉴赏

    采莲曲二首 唐代:王昌龄吴姬越艳楚王妃,争弄莲舟水湿衣。来时浦口花迎入,采罢江头月送归。 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。 《采莲曲二首》译文 采莲女皆美丽动人,如吴越国色,似楚王妃嫔,她们竞相划动采莲船,湖…

    2023年2月13日
    1.3K0
  • 杜甫《登高》全文及鉴赏

    《登高》 作者:杜甫 朝代: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 《登高》译文及注释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,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…

    2021年5月12日
    2.1K0
  • 柳宗元《入黄溪闻猿》全文及鉴赏

    入黄溪闻猿 唐代:柳宗元溪路千里曲,哀猿何处鸣。孤臣泪已尽,虚作断肠声。 《入黄溪闻猿》译文 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,不知从哪儿传来了猿猴的哀鸣?孤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,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。 《入黄溪闻猿》注释 黄溪:在今永…

    2023年2月27日
    9320
  • 苏轼《水调歌头·安石在东海》全文及鉴赏

    水调歌头·安石在东海 宋代:苏轼余去岁在东武,作《水调歌头》以寄子由。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,过中秋而去,作此曲以别。余以其语过悲,乃为和之,其意以不早退为戒,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,从事鬓惊秋。中年亲友难别,丝竹缓离愁。一旦…

    2022年12月19日
    1.3K0
  • 苏轼《记承天寺夜游》全文及鉴赏

    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: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 《记承天寺夜游…

    2023年1月10日
    1.6K0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