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好词好句“钟鼎山林都是梦,人间宠辱休惊。只消闲处遇平生”的出处、作文适用主题、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,欢迎学习。
出处
语出辛弃疾的《临江仙·钟鼎山林都是梦》,意为:无论在朝在野都犹如幻梦一场,不必为了外界的宠辱得失惊慌困扰,只需保持内心的安定闲淡,平静地度过此生。
适用主题
宁静致远,淡泊名利,修身养性等话题。
示例
对于内心安宁的人而言,钟鸣鼎食也好,粗茶淡饭也罢,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。倒一杯新酒邀明月共饮,任烦恼如清风般吹过无痕,只余那一分淡淡的凉爽惬意留在心头。
范文
1.《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》
真正的归隐不是避开车马喧嚣,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;真正的淡然不是不问俗世,而是在历尽千帆后的不悲不喜;真正的平静不是顺其自然,而是在奋力一搏后的安之若素,胜固欣然,败亦从容。
若陶渊明,守着一方桃花源,抛却功名利禄,不汲汲于富贵,不戚戚于贫贱,过着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物我合一的超俗生活。可既已忘怀得失,又为何反复强调;既已归隐深山,又为何常著文章流传后世?或许,他也无从真正的不悲不喜,只是以这种方式聊以自慰;或许,十三年的官宦生活使他灰心丧气,不畏强暴的性格使其只得避世而居。
在这光怪陆离的世间,终是无一人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,终是无一人可以超脱红尘的桎梏,但我始终相信那些走过平湖烟雨,看过岁月山河,历经劫数,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。
若范仲淹,幼年贫困,人生三光都没能阻挡他的步伐。他划粥断齑,他直言进谏,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;他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忧天下之忧,乐天下之乐。我想在历尽沧桑后的范文正公或许能真正宠辱不惊,去留无意。
像那“可以弹素琴,阅金经”的刘禹锡;像那“一蓑烟雨任平生,何妨吟啸且徐行”的苏东坡;像那“钟鼎山林都是梦,人间宠辱休惊。只消闲处遇平生”的辛弃疾;像那“闲来静处,且将诗酒猖狂,唱一曲归来未晚,歌一调湖海茫茫”的沈复。他们大抵在劫数过后,都咀嚼了生活的真味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然而,我终不似圣人。若柳宗元,若白居易,若杜子美,若李太白,若李后主也会为人生之得失而借酒浇愁。不悲不喜是一种超脱的境界,固然高尚,然而同时又背负了太多曾经的不幸,只得在孤独中慢慢舔舐伤痕,回味苦涩。
而也正是如此,我声色犬马,我且歌且舞,终将在人间、纸上消失殆尽;而他们是非在人、得失不论,也终将在人间、纸上不朽。
2.《词中之龙——辛弃疾》
忽然读到辛弃疾的水龙吟,“只愁风雨重阳,思君不见令人老。行期定否,征车几辆,去程多少”几句思念的问话,背后是相隔千里却无处诉衷肠的凄凉。深深的话,浅浅地说。隔着百年,眼前依旧能浮现出一个深情的词人。
我忽然向历史一探,辛弃疾便从词集里走出;“东风夜放花千树。更吹落,星如雨。”是他笔下满城灯火,万家通明的元夕;“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”是他笔下恬静闲适,月明星稀的乡村夜景;看多了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的雄浑豪迈,也记得他“晚日寒鸦一片愁,柳塘新绿却温柔”的多情敏感,也牵挂着他“情知已被山遮断,频倚阑干不自由”的郁郁愁愁;更那堪,他半生的壮志凌云,也只好用一壶酒来浇灌,唯有大醉,才能回去那魂牵梦绕的神州,看一看北固楼的无限风光,叹一叹多少事的千古悠悠。
声明:词多多mobanduoduo123.com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,版权归其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词多多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