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好词好句“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,需要的是窗子;一个人面对自我时,需要的是镜子”的出处、作文适用主题、示例及网友分享的两篇范文,欢迎学习。
出处
语出林清玄。
适用主题
培养自省意识、开拓视野、学习他人长处等,如2021年全国乙卷《追求理想与自身发展》,2017年浙江卷《人生的三本大书》,2015年上海卷《造就和谐自我》。 出处: 语出林清玄。
示例
对于个人来说,我们于窗中见他人,然后知外界的广大与明亮,知山外有山、人外有人;我们于镜中见自我、见人生,然后知自身之优劣,明真心之所愿。对于国家社会来说,我们于窗中见到世界,知世界动态;我们于镜中审视自身,以不断奋进。林则徐透过窗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,虎门销烟的壮举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;鲁迅在自我审视的镜中看到国人精神的病症,以笔当戈,唤醒了无数人沉睡的心灵。 窗与镜的哲学正是个体于外部和内部两个世界间穿梭,寻找平衡和互益的哲学。我们既需要打开窗户,扩展视野,在他人那里学习长处;也需要面对镜子,时时审视,知不足而奋起向前。“窗”与“镜”,既是完善自我之哲学,也是国家与社会发展之哲学。
范文
1.《玻璃》
窗子和镜子,两者同为玻璃,但窗子不会反射,它就像眼睛,只会望向前方,不能看见自己;而镜子,可以看见自己,却不能面向未来。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,需要的是窗子;一个人面对自我时,需要的是镜子。镜子不会说谎,它只会沉默。沉默是良药,也是毒药。可以使人成功,也可以使人发狂。
2.《以思辨的思维看待这世界》
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---国外某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,在黑板上画一个圆,让人们联想,当这个圆在幼儿园的孩童的口中是黑洞,是苹果,是车轮,脑洞大开,当他们将圆放到高中课堂,学生们的答复也就是几何图形,立体几何,当其在高级公司时,不仅没有了这些想象,甚至连回答的人都没有了。
人们成长的过程中,思维在一步步的被固化,有时知识,学习,成长是开拓视野,但有时也是一个牢笼,让人们的内心与思想逐渐僵硬,有些事例犹如一出生便烙印在我们的心中,从未思考过为什么,久而久之,有些事,在有些人的眼中也就变成了“当然应该是这样的”,有时或许没什么,但有时确实是危险的。
清朝时期,慈禧太后执政,民不聊生,朝廷腐败,即使在这种其情况下,慈禧太后仍固执的认为中国是不会被列强所攻破,铺张浪费,豪华的举办自己的八十大寿,他总认为,自已身为一国之后,过个大寿当然应该是这样,殊不知,正是这种盲目自信,想当然的思维,让清朝最终灭亡,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,身居高位,却很少细细琢磨,或许是身边的太监让慈禧思维固化,但更多的是其本身没有思辨的思维。古人很早便提出了居安思危的观念,只可惜后人却弃之如草芥。
早在遥远的外国,人们总以为地球是平的,人们由于封建统治的压迫,思维同样被固化,很多科学理论都是统治阶级所定论的,人们不敢反抗,这也导致了社会的固化,无法进步,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不可谓之不危险。但仍有着如麦哲伦,哥伦布这样的伟大人物以思辨的精神打破了传统的屏障,不畏强权,提出地球是圆的等相关理论,推动了社会的进步,是他们,以思辨的思维看待着这个世界,带领人类走向未来的光明。
正如林清玄老人家所说的:“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,需要的是窗子,面对自我时,需要的是镜子”或许我们认为很多事情真的是确定的,那不妨多想一想,可以是在生活中,可以是在为人处世,看待事物的角度应该是多方面的,过于的绝对反而会带了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险,历史是最好的镜子,当我们以思辨的思维看待这世界,方能在这鱼龙混杂的社会看清自己,看清别人,方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出错误,探索未知。以思辨的思维看待这世界,避免危险,于天地看清世界的本质。
声明:本文由作者“桃之夭夭”原创,在词多多首发,版权归其所有。词多多mobanduoduo123.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。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obanduoduo.com/haoci/1657.html